k8体育-凯发k8官网登录vip

讯网网络-k8体育

2019-01-25 11:15:07 标签 /

1月11日,备受关注的2019泉州两会胜利闭幕。此次两会,讯网网络董事长王冬竹作为政协委员,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际经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落实省委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决策部署,泉州要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重点是继续改革开放走前列,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今年泉州市两会上,许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话题,聚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服务制造融合、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针对产业、城市、生态、民生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将振奋爱拼敢赢精气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再创泉州改革开放新辉煌。

01
产业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风起云涌。泉州是制造业大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产业生态圈显得尤为迫切。


▲不少企业推进以“机器换工”为重点的智能化、数控化改造,引进智能化设备、建设智能车间等,实现高质量发展。(陈小阳 摄)

◆打造“产业互联网”生态圈

市政协委员、福建讯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竹认为,数字经济环境下的产业已由单一的“消费端”向“产业端”升级,通过互联网科技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打造“产业互联网”生态圈成了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动能。“目前泉州已在纺织鞋服领域做了积极的探索,以讯网网络、一品嘉为例,两家b2b平台为鞋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基于大数据的在线采购服务,提高了鞋业原辅材料采购中的透明度,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达3%。”

站在全市产业发展的角度,王冬竹建议,按照“试点先行,分块推进”模式,以鞋业为试点,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注入力度,打造集供应链管理、在线采购、整合营销、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服务于一体的鞋业互联网生态圈样板,进而有序推动德化陶瓷、安溪茶叶等泉州市优势产业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圈建设。

王冬竹提出,优化“产业互联网”生态圈的顶层设计,实行“政府政策引导,平台企业开发运营,产业链企业入股共建”的模式,政府可成立专项小组,与平台企业一起规划,引导产业链企业共建“产业互联网”生态圈。具体可借鉴广东、贵州和重庆等地区,组建大数据管理局,在服务、资金等配套上健全“产业互联网”生态圈的政策环境。

◆用大数据武装智能制造产业

目前福建省工业大数据中心暂时空白,而福州、厦门、泉州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具备了相应的实力。市政协委员、嘉泰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亚帅建议,争取将福建省工业大数据中心落地泉州,以加快泉州市实现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苏亚帅提出,加快泉州市“工业宽带”的建设,实现海量工业实体与信息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具体而言,加快泉州市各工业园区的无线网络环境建设;做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的规划并应用于工业宽带对接;加快制定工业网络接入规范、交互技术和安全技术等相关标准。建立“物联网 智能分析平台”的大数据创值体系,科学处理泉州市工业大数据流程,不断改进cps系统的工具、技术和方法,催生更多无人车间和智慧工厂。

苏亚帅建议,引导具有实力的新型服务机构建设大型工业数据服务平台,支持其对智能生产线和柔性制造的标准研制,使其帮助泉州市企业优化信息系统,打通信息系统在设备方、供应商、消费者以及企业内部的连接,帮助企业管理薄弱业务,使企业专注于核心制造业务。用时,优化泉州市大数据智能制造的人才发展环境,并支持首套高端设备的研发与销售,推广智能化生产示范线,扶持标杆型生产和应用企业。


02
城市
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
上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近年来,泉州市现代服务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城市发展发挥着良好的支撑作用。


▲发展会展业,引导茶业、陶瓷等泉州优势产业和品牌进入更多国家和地区。(陈晓东 摄)

◆创建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近年来,泉州市现代服务业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总体而言,现代服务业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还较弱。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小宝指出:“目前泉州市尚没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力量分散于本地各高校、社会咨询机构、相关行业协会,难以集中力量对全市服务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难点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调查研究。”

对此,陈小宝建议,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创建泉州市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加强行业理论体系研究及产业政策研究。设立现代服务业专家智库,吸引一批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入智库,负责对泉州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方向、重点课题、引进人才等重要事项进行评估指导,提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重点和规划,并建立专家智库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市人大代表、现代美居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刚毅建议,强化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泉州市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导向目录,确保项目储备充实、接替有序、支撑有力。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做大特色品牌,培育一批拥有高标准化水平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本土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庄刚毅还建议,设立专门部门统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健全新兴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评价体系,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推动政策落地、进企业。

◆加快推动泉州会展业的集聚发展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会展业,有助于城市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市政协委员、台商投资区旅港乡亲联谊会会长吴振河提出,加快推动泉州会展业的集聚发展,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中国、熟悉泉州。

吴振河表示,香港是亚洲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会议展览中心之一,会展业发展经验丰富。建议泉州市尽快组建两地会展业合作协调联络小组,发挥旅港乡亲众多的优势,主动对接学习香港会展“一站式服务”的相关经验。同时,成立泉州市发展会展业领导小组,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投入,整合各县(市、区)会展资源,加快泉州会展中心建设,构建会展经济体系。

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发展泉州会展业?吴振河提议,开展泉州品牌“一带一路”行活动,引导陶瓷、茶叶、建材、体育用品等泉州优势产业和品牌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建议成立泉州市‘一带一路’海外商会联盟,依托遍布各地的海外闽籍、泉籍商会,不断完善海外商会联盟的联络制度和市场功能,为泉州会展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提供坚实的平台和后盾。”


03
生态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泉州市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今年市两会上,不少代表和委员就此积极建言献策。


▲立足本土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陈晓东 摄)

◆推动“中医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

“中医农业”是指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近年来,“中医农业”已在“两药、两料”(农药、兽药、肥料和饲料)中广泛应用,为农产品产地的水、土、气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市政协委员、市农科所副所长庄卫东提交了《关于发展“中医农业”,走特色生态农业之路的建议》。他提出,推进农业科研院所“中医农业”的学科体系建设,拓展“中医农业”关键领域和作用机理研究,培养后备人才;对接“中医农业”全产业链和市场需求,研发出一系列“中医农业”肥药产品,探索特色生态农业模式。在政策上,他建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中医农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设立“中医农业”“两药、两料”购买补贴政策,培育“中医农业”产业链,鼓励和扶持“中医农业”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

发展“中医农业”应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庄卫东还建议,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及拥有道地药材和功能性农产品种植优势的地区,以“强、优、精、特”为标准,建立泉州市“中医农业”试验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推动“中医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行动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对养殖废弃物由“处理”转向“利用”

如何既能落实好环保政策,又能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人大代表、南安市码头镇党委书记丁金火提议,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绿色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加快在可养殖区规划建设高水平的绿色生态牧场。

“要科学划定禁养区,避免只要环境不要生产的极端片面做法。要转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理念,对养殖废弃物由‘处理’转向‘利用’,坚持养殖废弃物‘零排放资源化’与化肥施用‘零增长减量化’相结合。”丁金火建议,支持畜禽养殖场转型升级,督促指导德化、南安、安溪、永春、惠安5地抓紧完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评审、批复,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内容,重点支持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

丁金火表示,要大力调整和优化泉州市畜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提升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业。同时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扶持建设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屠宰、分割、冷藏冷冻、初精加工、冷鲜肉配送、品牌经营一体化的现代化屠宰厂建设。


04
民 生
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然而在近年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大学生找工作难和产业工人缺失的不对称现象。如何稳定就业,为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发展技能精通的“蓝领”队伍

坚持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掌握核心科技的研发人员,更需要一大批精通现代职业技能的“蓝领”工人。为此,市人大代表、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黄梅芳提交了《关于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建议》。

黄梅芳指出,制造业大市须建立在拥有一支宏大产业工人队伍的基础上。然而现实中出现“技工荒”,调查中大多数企业感到技术人才储备不够,这极大制约了泉州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建议站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形成各级党委责任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格局。

具体而言,要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紧扣产业变革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摇篮。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政府、企业和工会等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拓宽产业工人培养渠道。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有效衔接,畅通产业工人向上流动渠道,鼓励企业建立薪酬水平与技能等级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推进,同样也遭遇农业人才缺乏的“痛点”。对此,市人大代表、民盟永春县支部主委郑东霞建议,依托农业学校、职业学校和远程教育等资源,建立各类培训基地,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加强对实用人才的教育,将素质好的“土专家”“田秀才”选送到高层次农业院校深造学习。组织高素质的农技人才通过“传技带徒”等形式,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须振兴,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新型职业农民。”市人大代表、德胜植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颜禧童建议,要聚焦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加强农民职业培训的过程管理和师资建设的资源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颜禧童指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根据不同层次需求,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的实际需求,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具体可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进行培养,建立保障机制及人才管理的制度,涉及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各项体系内容。


福建讯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泉州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海路泉州市海岸带管理中心4层

总机号码:

投诉建议:15059749313

招商合作:0595-28686979

客户服务:0595-28686969

传真号码:0595-22179880

e-mail: xw@shoes.net.cn

邮政编码:362000

 

厦门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软件园二期63幢201-301

客户服务:

投诉建议:

招商合作:0592-3327999 3323585

邮政编码:361008

留言反馈/
网站地图